看看听音乐的时候,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看看听音乐的时候,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摘自:吉他论坛 作者:音平资讯 2014-06-16
摘要:过去的十几年来,我们几乎每个月都能读到一些有关人类大脑与基因研究的报道,揭示各种惊人发现。这一科学领域的前景正变得愈发明朗和广阔,因而有助于解开人类长久以来关于自身的谜团。最近我看到了一则关于神经学家研究音乐之谜的电视节目——比如说,音乐是怎么来的?我们又是为何对其有所反应的?看完节目后我有了以下两部分感想:此独特研究的魔力,以及将知识摆错方向的挫折感。接下来让我一一道来。

过去的十几年来,我们几乎每个月都能读到一些有关人类大脑与基因研究的报道,揭示各种惊人发现。这一科学领域的前景正变得愈发明朗和广阔,因而有助于解开人类长久以来关于自身的谜团。

最近我看到了一则关于神经学家研究音乐之谜的电视节目——比如说,音乐是怎么来的?我们又是为何对其有所反应的?看完节目后我有了以下两部分感想:此特别研究的魔力,以及将知识摆错方向的挫折感。接下来让我一一道来。

多伦多的McGill大学已在进行相关研究了。可以预见的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等脑部成像技术,我们发现大脑的多个部分都对音乐起了反应而活跃起来,这确定了音乐在人脑中形成了它特别的感受模式。原始神经信号传入至大脑中枢皮层(负责处理声音),并划分有特定区域分别处理节奏,节拍,旋律,音色等等,并在几毫秒内分别完成。前额皮质还可以根据你过往的听音经验比较到你更为喜欢听到的音乐。通过比较,你的大脑会因为听到不曾预料的音乐而感到惊讶,当然了惊讶可能是愉快的或者厌恶的。

所有极为复杂的信息不知不觉地在大脑的各个极微区域间传递,但如果没有这些传递,音乐只能被听成是混乱的噪音。也许可以声称你是用自己的灵魂,心,甚至一切去感受音乐的。但事实上你的一切感受不过是神经学罢了。此外研究还表明孩童时期接受的音乐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固定的“通路”。譬如中国儿童的大脑就会对中国曲调产生特殊联系,这使得他们感到愉悦。而一个出身于美国西部的儿童,他接受的是西部曲调,那么他则会喜欢这一曲调而不是中国的,反之亦然。最后,研究人员通过电脑控制一场音乐演出,以便观察大脑会否对不同音乐做出不同反应。当音乐变得愈发单调乏味的时候,大脑经常察觉不到其变化,除非变化又变得非常明显起来。这或许可以解释“木耳”和专业音乐人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辨识力差异:不同的“线路”导致了不同的鉴赏能力。

以上所讲的一切都是挺吸引人的。它很好的证明了已通过大众观念与日常观察所得来的事实。但花费7位数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并不是用来告诉我们大脑对不同音乐的反应的,也不是用来观察一人的反应是否与另一人不一样,更不是用来说明中式音乐不讨喜美国牛仔的耳朵的。但本票是巨大的。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我们发现现在仍在初期阶段。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科学家肯定可以将关于音乐的一切揭露出来,尤其是解释为何音乐会在现代人的进化历程中被“刻入”我们的基因里。显然的在每一段历史中都存在着某种形式上的音乐,哪怕是追溯回最古老的文明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进化会如此偏爱这一行为呢?甚至把它当做是生存的基本之一?这些也都将由脑研究者,基因学家,以及进化论生物学家在可预见的将来做出确切的解答。

我很乐意去证明为何这整个关于看待音乐的计划的方向是错误的,以及他们找不到接近真相的答案的这一观点。以上研究所能建立的基于音乐与大脑的联系仅能当听者为有着机器人大脑的机器人才能有效,以上研究都是基于此模型而来的,以至于这一切都显得无意义了:其内在核心根本不是人类。我们可以在对付帕金森症或医治中风患者的过程中采取这些研究,这在医学上是确实有效的。因为病症符合以下三个因素:

1.大脑的某些组织功能出现损伤。

2.损伤的部分可以隔离。

3.损伤的部分可被探测。

医学上对于损伤功能的修复是很好理解的,也没人能够否定现今对于各种疾病在分析上的巨大进步。医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大脑功能了解得更为细致,外科医生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药物亦能更准确地定向治疗。然而,当这一方向转为音乐时,现代医学则很难帮得上忙,因为:

1.并没有任何大脑功能出现损伤

2.大脑产生音乐的部分非常复杂,以至于很难相互连结起来。

3.现实中将“噪音音符”转变为有意义音乐的过程不可能在理论上被观察出来。

4.不同社会下音乐出现的机理无法全部得知,因为对更发达的大脑而言,这没有进化优势。

这背后是否真的有具体的解释呢?如果我们如同关注脑部恶性肿瘤一样关注于音乐,并投入更多的金钱去研究,那么是否能得到一个更好的答案呢?如果这整一模型并没有根本上的错误呢?但不管怎样,大脑能通过原始的物理数据(空气分子的振动)产生音乐这一观点始终是被人们认可的。收音机同样可以产生音乐,但是将该两者相提并论却是荒谬的,因收音机采用的是死板的、已决定好的处理程序,所以不管两者表面上如何的相似,收音机都是无法与人类大脑相比的。

音乐证明了一个科学所不能接受的事实:它是心灵的功能之一。而大脑不过是对想听到的音乐的处理程序罢了。一个人对音乐的喜欢与否,不是由大脑的情绪控制中心,而是由他的心灵所决定的。当像贝多芬这样的创作家涌现灵感时,是他的心灵给他的,而不是他的神经。你会问我为何如此肯定,这回答可能得写满一整本书了。但我还是可以简略的将其分为以下3部分:

1.传统机械式模型的瑕疵及其矛盾

如果大脑仅是在儿童时期便形成固定“通路”,比如中国的听中国音乐,印度的听印度音乐,日本的听日本音乐,那么为何这所有的国家都有交响乐队呢?而且乐队成员也都是本国人,但却演奏着西方的古典音乐?你不能说它们会固定下来,因为将来这些“线路”是还可以改变的。“决定论”在神经学的体系下看起来很不错,但其在现实中并不适用。以此类推,大脑研究人员正试图告诉我们“家庭线路是可以将交流电自行转换为直流电的”,这跟我的大脑“决定”去喜欢中国音乐是类似的。

如果是大脑中许多相互连接的区域共同完成处理音乐的工作,相对应的如果在处理着电锯声与风拂过树叶的飒飒声时,初始的声音接收是不知道哪个该预先处理的,所以听觉中枢会通过内耳耳道接受到所有的原始信息,接着电锯声(噪音)才会在随后的声音处理上被“隔绝”了。而另一方面,来自钢琴的声音则直接进入了声音处理的环节。这表明了听觉中枢早已有分辨音乐的能力,这是一后期功能。但是为何音乐与噪音有着明显的区别仍然是个谜,我们知道他们的区别,但却不知道他们为何有区别。

前额叶通过个人曾听过的音乐去比较新听到的音乐。这使得这些新歌让我们兴奋或是愉快,因为它赢得了我们的期待。但是相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对同一音乐有不同反应。我某天也许对爵士无感,但过了一天后我可能就突然喜欢上它了;我也可能会对Ella Fitzgerald感到很无聊,仅仅是觉得她很出色罢了。换句话说,人们对音乐的反应是不确定的而且是主观的,因这些变化时无法预见的。没有一个机械的系统能解释这各种各样的变化,控制并减少这些随机性亦只能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你没办法指望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神经化学过程能产生两个相反的结果。

2.对于理解乐由心生(而不是大脑)的积极理由

音乐揭示出为什么有的人类行为在生物学或进化论角度来看显得毫无意义了。我们就是因为喜欢音乐而喜欢音乐,而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或是基因更优良的婴儿而喜欢的音乐。找寻为了音乐而出现的进化似乎是本末倒置的。比起获得音乐去生活,我们更为享受生活而感谢音乐。我们的心时常为之所动。在一些进化论者看来,人类所听的东西应该倾向于最可能使人敏感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可以听到100码开外的狮子吼叫,而不是仅仅10或20码。不被吃掉是生存之道。或者像北极狐一般可以听到两英尺积雪下的老鼠声响,在冬天更多的事物意味着更大的生存机会。但我们并未进化出那类的敏锐,相反的我们只得到了最没用的,仅限愉悦心情用途的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音乐是私人化的、多变的且不可预期的。它并不存在有科学上需要指正的瑕疵,它本就是人类的一部分文明。一个很资历深厚的例子:一站时的士兵们边唱着圣诞曲边从壕沟里爬出来。而更人性的是:他们的这种行为,抑或说是为这场无知的战争奋战到底的无畏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表现。音乐的复杂性是永远无法解释清楚的。

音乐是自发产生的。有些新歌是不由自主的产生的。新风格往往是由偶然的灵感激发出来的。你不能在电脑中把来自于贝多芬的数据放入莫扎特里,两者间是有创作缝隙的。但让我们假设:我们可以建造这么一个非常计算机,他可以存入一切和弦与乐句,(顺带一提,这可能比宇宙中所有原子都要多)让我们使用该计算机去编出所有可能的音乐风格,那么总会有那么一刻贝多芬的曲子被完整的编写出来。但这是个使得“电人脑”模型变得毫无意义可言的及其例子,因为莫扎特或贝多芬可不需要花费数百万个小时的随机音乐组合来产生一种新风格。相反的,一种新风格诞生了,一个曾聆听过去老风格的心灵,成功地超越了前人,并且永远地改变了古典乐的格局。

3.疑难杂症

现在不少场合都惯于将身心问题(过去的传统叫法)称为“the hard problem”(疑难杂症)。这关系到大脑的物理处理过程与感情上应出现的结果。如果大脑通过神经活动进而产生意识认知,那么就可以生产出一种通过模仿神经系统下生物电传导的机器去产生人为意识(或者是一套运用视觉编码的相类似机理)。在那种情况下,一台电脑也就可以产生音乐了,甚至可能变为一个创作天才。人工智能的拥护者的立场就是如此。

但音乐就是这么个使得这些设想都成为空想的领域。并没有物理过程使得空气振动并成为音乐,在大脑内也并没有声音,那是个完全寂静的环境。当然了我们可以说我们能脑放音乐,或是说我们能听到我们所想的,但这不过是生动的比喻罢了。小提琴的声音似乎就在身旁,但这不过是幻觉罢了,然而音乐就好似每一个人工制品一样,建立在谜一般的从数量到感受上的转变。总之,可闻的声音信息以音浪的形式冲击到耳膜上,最终成为了我们听到的音乐。它们包含着甜美,情绪,快乐以及所有的一切感受。人类的经验并非建立于数据上,而是建立在感受上的,这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可以处理的永恒不断的来自世界的感受。音乐完全是介于心灵的,他不能简单地从收音机,钢琴,小提请或是神经信号的集合中被发掘出来。

这便是我对音乐与大脑的最简短概述了。科学也不该被局限,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尽管如此,我依旧认为试着为大脑做出机械模型是不可行的,因心灵模型是无意义的。这就好像试着通过汽车化油器的图纸来纠正不良驾驶一般,是没有用的。最后大脑的机器模型只能装作具有了心灵,而人们却越来越远离理解事物的真相了:事物的含义是如何存在于世的?它又为何如此有“意”?


添加技术工程师微信

微信号:yinshimei2015
专业方案搭配设备购买咨询

大型正品音频设备网购商城

国内外500品牌数万款音频产品任您选购

专业提供直播K歌、专业录音、家庭影K、舞台演出、乐器设备解决方案

100%正品
正规品牌授权

专业搭配
一站式贴心体验

专业调试
调音师1对1

官方质保
售后无忧

  • 扫码关注音平商城小程序

    买音频设备 上音平商城

  • 扫码关注音平资讯公众号

    音频资讯都知道

复制成功
  • 栏目热文